智能門鎖、監控攝像頭、電視等領域銷量位列前茅的小米,到了電競顯示器行業卻被一眾小廠(按照品牌影響力區分)吊打?
洛圖科技公布的《中國大陸顯示器線上零售市場月度追蹤(China Monitor Online Retail Market Monthly Tracker)》報告顯示,2025年第一季度,中國大陸電競顯示器線上市場(不含抖音、快手等內容電商)銷量為180萬臺,同比增長49%,銷售額為20億元,同比增長36%。
然而,銷量前五的品牌中沒有聯想、華碩、三星、LG等國內外大廠,反而是以HKC、SANC、泰坦軍團、KTC等原本名氣較小的品牌為主,唯一名氣較大的品牌,居然是AOC。就連依靠性價比、生態互聯、品牌影響力在多個行業拔得頭籌的小米,也僅位列第七。
(圖源:洛圖科技)
手機、PC、平板電腦等領域,大牌廠商搶占了絕大多數市場,正所謂“馬太效應明顯”。電競顯示器市場卻截然相反,功能單一加上價格差距或許是主要原因。
價格是第一競爭力
顯示器的功能并不復雜,因而在滿足分辨率、刷新率等方面的要求前提下,價格至關重要。
在技術迭代升級之后,顯示器的成本不斷下降,給了電競顯示器更大的降價空間。例如小雷在2024年1月以1936.37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臺4K 160Hz顯示器,如今該顯示器官方已經下架,但在第三方店鋪價格下跌到1569.01元,國補后價格僅1342元,全新產品保值率如此不堪,簡直買到就是虧到。
(圖源:京東截圖)
時至近日,1500元以內的4K 160Hz電競顯示器已不在少數,2K高刷電競顯示器不少低于1000元。再加上國補的助力,大幅降低了高分辨率、高刷新率顯示器的購入成本。洛圖科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,第一季度電競顯示器均價降低至1126元,同比下降104元。
在技術升級和國補的雙重加持下,高分+高刷顯示器已從普通消費者舍不得購買的數千元價位,降低至1000余元乃至數百元價位,自然吸引了更多消費者。而KTC、AOC、HKC、泰坦軍團等品牌的電競顯示器銷量位居前列,原因也在于價格更加便宜。
與大廠相比,小廠顯示器的劣勢主要在于品控和校色,在各大電商平臺、社交平臺,不少網友發文吐槽購買的小廠顯示器質量不佳,會出現各種問題。面對質量問題,消費者而言確實頭疼,好在天貓、京東等電商平臺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務,產品到手后若發現存在問題,可以及時退換。